《妙法莲华经》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就是说,作为佛陀是福慧两足尊。他的智慧看到什么呢?看到一切法常,就是心性;他又能够知道无性,又看到缘起。佛陀同时看到一切法的妙之心性,又看到染净的因缘所生法。
那么,他提出一个概念,叫作“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就是,心性它是不生灭的,但是本具的心性要靠因缘来激发它。所以理观一定要事修来激发它。学《妙法莲华经》他能够不执着因缘,但是他又能够勇敢地面对因缘。
《妙法莲华经》面对事情是三个态度:
第一个,发自内心。他所有因缘都是先拉到心性,先发自内心。
第二个,借助因缘。他要假借因缘来修。
第三个,超越因缘。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灭恶生善的过程中,有一生因为罪业的因缘堕落到火车地狱。这个地狱就是有两个人去同时拉一个火车,一个火烧的车,很热又很重。释迦牟尼佛当时比较强壮,另外一个跟他拉车的人比较羸弱,就拉不动,拉一天也拉不动。有个牛头狱卒, 长得像牛头的狱卒,看到那个人拉车拉不动,就拿铁棒打这个人,打得他整个皮肤都流血了,他就哀嚎。
释迦牟尼佛就把他扶起来,劝牛头说:你别打他,他身体羸弱,他又不是故意的,让他慢慢拉呗。牛头一想,你多管闲事,就过去把释迦牟尼佛的头打破了,结果释迦牟尼佛就死了。他本来在这个火车地狱要待多久呢?要待一百劫的时间,因为一念的慈悲心发动,所以他这个地狱的罪就灭掉了,就生到忉利天去了。这个是《大方便佛报恩经》里面讲到的一个公案。
现在问一个问题,称性起修,如果你今天不走心性这条路,你是从因缘所生法发的菩提心,这个菩提心从因缘所生法,观众生苦,你是向外攀缘。
如果你的菩提心不是称性而起的,不是超越因缘,你看到了这个旁边的人值得怜悯,你也一定看到另外一个牛头狱卒拿着刀子,对不对?你觉得你会多管闲事吗?我看你未必会。
所以,菩提心有两种。凡是因缘所生的菩提心,它是脆弱的。所以佛陀说,有的菩提心是脆弱的,容易退转。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你一开始护持三宝是因为看到三宝庄严,你哪一天看到佛法僧三宝其中哪一个不庄严了,你就不护持三宝了。你的菩提心的一开始,“你是怎么来的?”很重要。你这个法是怎么来的,会影响它的结果。所以你学佛,你为什么要学佛?我看到出家众很庄严!你要哪一天看到出家众不庄严,你怎么办?
凡是从因缘所生法得来的东西都是很脆弱的,今天释迦牟尼佛他堕落到地狱,他为什么有这个善根?看到狱卒明明拿着这个刀杖,他都能够仗义直言?我们合理地推论,他过去学过《妙法莲华经》,他的善根是超越因缘,就是我做我该做的事情,只有超越因缘,才能够转变因缘。
净界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