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很讲究供养,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供养。因为供养有法供养、物资供养、劳动供养、护持供养等等,所以,供养可以说是包含了我们所有的一切活动。当然世间的人一说到供养的时候,往往只想到物资供养,这是比较狭隘的观点,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宽一些,把供养看成是一切的帮助。
佛教讲一切活动是缘起性空,所谓因缘所生法,任何个体都不可能独立存在。这从世间的观点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做任何事情,要是没有外界的帮助是不可能实现的。广修供养,在《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有很详细的描述,被列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三。
在经中可以看到“诸供养中,法供养最”的名言,我们往往又会认为法供养就是助印经书等等,这是很可惜的。我们如果仔细阅读下去,就会发现“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等等字句。从这里来看,法,不光是佛所说的话(经书),还包括亲自实践。
这就好比我们学习上课,如果只是学学课文,而没有参与实验或实践,就会有很多知识不能了解。只有参与了实验或实践,才能更全面地掌握知识。佛教这堂课是最注重实践的,所谓信、解、行、证。离开了信、解、行就不可能有证,一切不过是在玩弄文字罢了。
所以,法供养实际上包含了对修行者信、解、行、证的一切帮助。只有对修行者进行法供养,才能做到“以如说行,出生诸佛”,修行者才会有机会成就或成佛。可见,供养修行者多么重要,而对广修供养的人又是多么有利益。
修供养有多种方式,我们把这些方式叫作“做佛事”。一般来庙里做佛事的人,无非是做供养佛事和求愿佛事。供养佛事,比如供斋、印经等;求愿佛事,比如普佛、放生等。这两种的区别很大,前者是对佛教的护持,是法供养;而后者是要得到佛教的帮助才进行供养。
打个比喻,佛教好比是一把伞,前者是为了支持伞不倒而进行的护持,而后者是需要这把伞来为他遮风挡雨。所以,前者的利益自然要远远大于后者,或者说,后者也是利用了一些前者的方便,来达到自己求愿的目的。这是我常常对来寺做佛事的人讲的。
对禅修的供养最为殊胜,不光是因为这种供养护持了佛教,帮助修行者实现成就,还因禅修这一法,是禅宗特有的修行方法,用这个方法成就的人最多。 所以,禅堂有选佛场之称,是所谓“陶龙铸象”的地方。禅宗历史上的很多人才是从禅堂里锻炼出来的,许多祖师都是在这个大冶洪炉中产生的。
所以 ,对禅修的供养 ,是直接帮助修行者成就,甚至就是直接供养了活着的罗汉等圣人。这样的求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直接就能看到供养的是什么样的人,直接就能看到我们的供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何况,还有我们所见不到的利益!
明一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