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读:传承千年的水陆道场,是为慈悲普渡十方众生而施设。流转十方的法音梵呗,是为庄严功德祈福中华而传扬。仰白十方法界众生,诸佛如来、刹海天龙、一切圣众,太平岩寺秉持先贤遗教,庄严道场,洒净熏修,尊依科范,广设无遮冥阳法筵,普利群机、广结善缘以化渡诸愆、护佑吉祥。是以法会功德发愿回向:祈福四方无事、盛世太平;祈愿国泰民安、居士大家安康祥和、随所乐求悉令满足,诸般迪启,万事祯祥。愿诸檀越是时护持,或于合家、或偕善士,欣临寺院,沐手焚香、虔诚礼敬。洗浣身心、断除诸恶、誓不更造、累世罪愆、净尽无余,则无求不应,无愿不成。
据《释门正统》记载:相传梁武帝梦见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为何不作水陆斋普济他们?这是所有功德中最大的功德。但该如何普济法,梁武帝问了很多僧人,他们都说不知道。醒来后,梁武帝又问宝志禅师,禅师建议他广寻佛教经论,将会有个结果。于是,梁武帝把许多贝叶经搬到法云殿,早晚披览,经过三年时间,撰成水陆仪文。随即在金山寺依仪修设。梁武帝亲临法会,并诏僧佑律师宣读仪文。这是水陆法会的肇始。
又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载,水陆法会经周、隋变乱后不在实行。唐高宗咸亨中(670-673),西京法海寺神英禅师梦中受异人指点,得到梁武帝所撰仪文,水陆斋会遂流行天下。宋神宗熙宁中(1068-1077),东川杨锷根据梁武帝仪文,撰成《水陆仪》三卷,盛行于世。元佑年(1093年)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陆”。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见水陆法会之盛,乃施田一百亩,作《仪文》四卷,四时启建水陆大斋,称为“北水陆”。南宋末,志磐又根据史浩的《仪文》续成《新仪》六卷,称为“南水陆”。由此可见,水陆法会是宋代兴盛起来的。
元代和明代对水陆法会都极为重视。明代的株宏见“北水陆”仪文前后错杂,施行时也随意变化,于是取“南水陆”仪文重加订正。成为《水陆修斋仪轨》六卷。清代的咫观又撰《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十卷。现在通行的是清道光间仪润汇集株宏订正的《水陆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