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请三师,杨枝净水,净坛)
一、 请戒开导
(众集已,举香赞,三师升座,众求戒者顶礼三拜。戒师抚尺云)
诸佛子等,恳切至诚,进求大乘妙戒,要须以决定信,发菩提心而求之。故梵网经云:若佛子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良以信不决定,则不能速断疑网;心非菩提,则不能勤修行因。所以菩萨遇邪见而不动不摇,皆由信获决定;历幻网而不退不屈,总缘心依菩提。所言决定信者,略明为三:一者决定深信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今设能受持禁戒必成菩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故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又云:汝等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二者决定深信波罗提木叉,是菩提涅槃之本因,若舍此而求菩提涅槃,犹如蒸砂作饭,尘劫叵得。故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涅槃经云: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三者决定深信,一切诸佛,法报化身,清净光明,无边相好,皆依持戒而得成就。故萨遮尼乾子经云:如来功德身,以戒而为本。梵网经云:今世及后世,性戒福慧满。所言菩提心者,亦有三种:一曰直心,正念真如法故,盖以真如之法,离过绝非,念此则戒尚不有,何况有犯。二者深心,乐集一切诸善法故,盖以离恶名善,可轨名法,集此则无戒不备,是仪皆成。三者大悲心,普度一切诸众生故,盖以大乘戒法,摄先尤要,普度则行兼二持,义摄三聚。是知佛果以持戒为因,戒因得三心乃备。故须信获决定,方能感娑婆教主而为得戒本师,心依菩提,乃可求文殊、弥勒而作辅授阇黎。纳受师,诸佛以作证;学持侣,菩萨以同修。既托胜缘,自成妙体。秉宣教诫,吾岂辞诸。诸佛子,汝等若于来朝人坛,正受戒时,应各专注一境,顿息诸缘,此身虽在师前,而想如临佛会。果其心境相应,法尔感应道交。故经云:三白受戒,羯磨毕竟,从此无间,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住诸佛诸大菩萨前,法尔相现。由此表示,如是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尔时诸佛菩萨,睹是菩萨法尔之相,知此娑婆世界,诸佛弟子等,正受菩萨所受净戒,一切于此受戒菩萨,如子如弟,生亲善意,眷念怜愍,由诸菩萨眷念怜愍,令是菩萨希求善法,倍复增长,无有退减。如是菩萨,所受净戒,于余所受净戒,最胜无上,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第一最上善心意乐之所发起,普能灭除于一切有情一切种恶行,一切别解脱律仪,计分算分喻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故。受此戒已,虽复转身遍十方界,在在生处,不舍菩萨净戒律仪,亦不上品缠犯他胜处法。若转受余生,忘失本念,值遇善友,虽数重受,而非新得。准斯经文,则知受持五支戒,名曰人天戒,当在僧中,礼请三师三反羯磨而得,但尽今生形寿。受持菩萨戒,名曰佛戒,应于师前启白诸佛,三番羯磨而得,直至果觉后身。然诸佛菩萨未离真际,而汝等现身实住此方,既其无往无来,能令有授有受者,譬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特以水清月明,法尔景现,理有可信,事无足疑。来朝为汝等钦遵大乘经律,结坛启圣,易近事之自利心,而为菩萨严土利生之广大心,转五支之别解脱戒,而为菩萨保解脱之三聚戒。然此妙戒,体是无作,遍周法界,量等尘沙,假色表显。虽云受乃全性起修,不二而二;虽云持乃全修在性,二而不二。此则性修交成,理事无碍,是故得斯体己,任运止恶行善,而本无止行,任运利物济生,而实无利济。以诸法无生,一道真净故。如起信论云:以知法性无染污故,随顺修行尸波罗密。而此性戒之性,佛生共具,灵蠢齐含,有性即有心,有心皆成佛。故梵网经云:金刚光明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但恐汝等信不决定,心乖菩提,则天雨不滋已枯之根,地泉莫芽既焦之种。汝等且去思择,果其堪能者,吾当临坛秉宣,必不相负。(开示毕,三愿偈回向,礼谢三师。)
二、礼敬三宝
(众集,迎三师至,香赞,三师升座,礼三师。戒师抚尺云:)
诸佛子,汝等既发胜心;求受菩萨净戒,应当作观运心,随我音声,顶礼十方三宝,各称法名。(一拜起立 合掌,左右引礼,或八人,或六或四,对往至中,一行列定,展大具,入观顶礼,合掌作梵云。)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诸佛。
(诸受戒者,必须同声同礼,一切恭谨,勿致身口参差,心意散乱。)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贤圣,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贤圣,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贤圣。
三、具虔请圣
汝渚佛子,随我伸请诸佛菩萨,为菩萨戒和尚诸师。各称自己法名。(称已,师起座拈香,入观作梵,二阿 黎同音请云。)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众等一心奉请,大德释迦如来,一心念我弟子众等,今请如来,为得戒和尚,惟愿如来,为我作得戒和尚,我依如来,故得受菩萨三聚清净戒法,慈愍故。(当三启请三顶礼,下皆同,羯磨领念。)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众等,一心奉请,大德文殊师利菩萨,一心念我弟子众等,今请菩萨,为羯磨阿阇黎,惟愿菩萨,为我作羯磨阿阇黎,我依菩萨故得受菩萨三聚清净戒法,慈愍故。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众等,一心奉请,大德弥勒菩萨,一心念我弟子众等,今请菩萨,为教授阿阇黎,惟愿为我作教授阿阇黎,我依菩萨,故得受菩萨三聚清净戒法,慈愍故。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众等,一心奉请,大德十方一切如来,一心念我弟子众等,今请如来,为尊证师,惟愿如来,为我作尊证师,我依如来,故得受菩萨三聚清净戒法,慈愍故。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众等,一心奉请,大德十方一切菩萨摩诃萨,一心念我弟子众等,今请菩萨,为我作同学等侣,惟愿菩萨,为我作同学等侣,我依菩萨,故得受菩萨三聚清净戒法,慈愍故。(如是拈香一一三请已毕,三师就座而坐。引礼呼众长跪,合掌。)
四、受不坏信(菩萨戒师抚尺云)
璎珞经云,礼三宝已,复教受四不坏信,依止四依。所云四不坏信者,盖吾人所禀,体性是一,而于此一体之中,具得有佛法僧宝,及戒故。佛者,梵语佛陀,华言觉,谓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是名本具之佛宝也。法者轨持义,谓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是名本具之法宝也。僧者,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恒沙妙德,性相不二,理事和合,是名本具之僧宝也。戒者,谓金刚光明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一切众生佛性种子,是名本具之性戒也。汝等从今,信得自心是佛,是法,是僧,是戒,尽未来际身,不忘不失,故云不坏。所谓体具真常,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也。然虽如是,而借相表真,仍须归依住持三宝,纳受菩萨清净妙戒,依止修行,方得圆成无上佛果。今应恭对诸佛座前,端秉虔诚,一心谛受,归依之语,汝当自说,恐汝不能,随我所道。
(各称法名)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归依佛。
(各称法名)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归依法。
(各称法名)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归依僧。
(各称法名)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归依戒。(各随师语朗说,三受三叩首)
五、悔三世罪
诸佛子,今准璎珞经云,受四不坏信已,次当教悔三世罪。而罪所言三世者,谓过去无明种子,为罪业之因,今生现行,为罪业之缘。由此现行,熏过去无始以来之业种,因缘和合,而所作业成,又为当来,罪业之恶因。如是展转相资,故今轮回不绝。今在诸佛菩萨座前,惭愧悔过,若能违今生之现行,则过去业种干枯,未来业因自灭。悔过之言,汝合自说,恐汝不能,随我所道。
(各称法名)若过去身口意,十恶罪,愿尽未来际,毕竟不起。
(各称法名)若现在身口意,十恶罪,愿尽未来际,毕竟不起。
(各称法名)若未来身口意,十恶罪,愿尽未来际,毕竟不起。
六、教示发愿
诸佛子等,悔过已竟,三业清净,如净琉璃,内外明照。次应发十四种大愿,依愿修行,圆满功德。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所发愿。我今对诸佛菩萨座前,一一为汝等秉宣,汝等当向诸佛菩萨座前,心念口言,一一自说。各称法名。(鸣尺一下)
第一、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念佛亲近善知识否?答云:能亲近。
第二、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舍离诸恶知识否?答云:能舍离。
第三、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乃至失命因缘不犯戒否?答云:不犯。
第四、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读诵大乘经律,问甚深义否?答云:能问。
第五、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于无上菩提,生信心否?答云:能生。
第六、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若见众生苦恼时,能救护否?答云:能救护。
第七、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随力供养三宝否?答云:能供养。
第八、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否?答云:能孝敬。
第九、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舍诸懈怠,勤求佛道否?答云:能勤求。
第十,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于五尘境上,诸烦恼生时,能制伏心否?答云:能制伏。
第十一、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众生无边誓愿度,汝能度否?答云:能度。
第十二、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烦恼无尽誓愿断,汝能断否?答云:能断。
第十三,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法门无量誓愿学,汝能学否?答云:能学。
第十四、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佛道无上誓愿成,汝能成否?答云:能成。
七、正授戒体(菩萨戒师抚尺云)
诸佛子等,既能发此十四种深弘誓愿,我当起座,为汝等顶礼启白,十方现在诸佛及诸菩萨,感发汝等圆宗戒体。汝应一心善听,作意谛思。当知我初番白竟之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业力悉皆震动。我二番白竟之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云如盖,覆汝顶上。我三番白竟之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从汝顶门流入身心,充满正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此是无作戒体,无漏色法,由汝增上善心之所感得。是故汝应至诚顶受。(三师下座拈香,入观三顶礼,长跪,戒师合掌白云。)
仰启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今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传授在家菩萨戒法,此中现有求受在家菩萨戒诸弟子,于我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证。惟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于我受戒菩萨,亦为作证,慈愍故。(三白三叩)
八、秉宣戒相
(上依菩萨羯磨经文,三番启白圣已。彼等即得菩萨三聚妙善戒体。此依优婆塞戒经,秉宣在家菩萨六重二十八轻戒相,而俾识相守持,以护体故。菩萨戒师抚尺云。)
诸佛子等,菩萨有六重戒,应受持。各称法名。(称已)
第一不杀生,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杀生戒汝等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不偷盗,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偷盗戒汝等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不虚说,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虚说戒汝等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不邪淫,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邪淫戒汝等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五不宣说四众过罪,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宣说四众过罪戒汝等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六不酤酒,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酤酒戒汝等能持否?答云:能持。(三说)
诸佛子等,已说菩萨六重戒法竟,二十八轻戒法今当说。
第一常当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常当养父母师长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不得耽乐饮酒戒,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得耽乐饮酒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恶心不瞻视病苦,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恶心不瞻视病苦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有乞者不能多少分与遣空还,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有乞者不能分与遣空还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五见四众应起承迎礼拜问讯,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见四众应起承迎礼拜问讯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六见四众毁所受戒心生憍镘,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见四众毁所受戒心生憍慢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七六斋日应受八戒供养三宝,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六斋日应受八戒供养三宝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八四十里有讲法处应往听受,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四十里有讲法处应往听受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九不应受招提僧卧具床坐,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应受招提僧卧具床坐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疑水有虫便饮之,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疑水有虫便饮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一险难之处无伴不得独行,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险难之处无伴不得独行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二不得独宿尼寺,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得独宿尼寺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三不得为于财命打骂奴婢僮仆外人,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得为于财命打骂奴婢僮仆外人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四不得以残食施四众,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得以残食施四众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五不畜猫狸,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畜猫狸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六不畜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畜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七不储畜僧伽黎衣钵锡杖,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储畜僧伽黎衣钵锡杖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八若须田作不求净水及陆种处,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若须田作不求净水及陆种处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九物说价已,舍贱趋贵,斗秤量物须平满,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物说价已,舍贱趋贵,斗秤量物须平满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不于非处非时行欲,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于非处非时行欲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一不隐瞒官税,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隐瞒官税戒能持否? 答云:能持。
第二十二不犯国制,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不犯国制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三得新谷果瓜菜茹,不供养三宝先自受用,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得新谷果瓜菜茹,不供养三宝先自受用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四僧若不听说法辄自作,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苦有犯非菩萨行,僧若不听说法辄自作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五不得在比丘沙弥前行,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苦有犯非菩萨行,不得在比丘沙弥前行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六僧中付食,若偏为师选择美好食过分与,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僧中付食,若偏为师选择美好食过分与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七不得养蚕,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苦有犯非菩萨行,不得养蚕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八路遇病者,不住瞻视,为作方便付瞩所在,是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若有犯非菩萨行,路遇病者,不住瞻视,为作方便嘱所在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九、结赞回向(菩萨戒师抚尺云)
诸佛等,汝今既受菩萨戒已,即获种种殊胜功德,各各善护守持。于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退心,若起一念二乘心者,即非菩萨,是故应当珍敬,慎勿懈退,汝等能依教奉行否? (众齐答云)依教奉行。(戒师鸣尺起座合掌回向云。)
诸佛子等,既能依教奉行,今当回向,以此受戒功德,上报四恩,下济诸苦,法界众生,同圆种智,在会众等,共证菩提。海众齐音,发愿回向。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授戒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光佛刹
回向因缘三世佛 文殊普贤观自在
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一拜起立 闻磬声至诚顶礼三拜 礼谢三师三拜 送三师回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