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大事年表 | 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新浪微博:@厦门市太平岩寺
电话:0592-2048015 传真:0592-8127339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论集部
 
广释菩提心论 (4卷)
来源:太平岩寺 更新时间:2012/3/24 10:39:00 阅读:1

广释菩提心论 (4卷) 全文TXT下载

  大正藏第 32 册 No. 1664 广释菩提心论


  No. 1664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一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 诏译

 归命三世一切佛  略集大乘诸法行
 建立最初胜事业  我今广释菩提心

  此中云何。若欲速证一切智者。总略标心住于三处。出生悲心。从悲发生大菩提心。所有最胜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为根本。此悲所因为观众生故。如圣法集经云。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诸菩萨不应修学多种法门。但于一法而自勤行。即于一切法如掌中得。何等一法所谓大悲。诸菩萨乘此大悲。即于一切佛法如掌中得。世尊譬如转轮圣王轮宝行处。即得一切力聚。而诸菩萨亦复如是。大悲行处。即能成就一切佛法力聚。世尊又如士夫命根坚固。即能令诸根而得转故。而诸菩萨亦复如是。大悲坚固。乃能令诸菩提行法而得转故。

  如无尽意经云。复次舍利子。当知诸菩萨大悲无尽。何以故与一切法为先导故。舍利子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与出入息而为先导。大乘法门广大普集亦复如是。菩萨大悲为先导故。如象头经云。尔时有一天子。问妙吉祥菩萨言。当云何能发起一切菩萨胜行。复云何住。妙吉祥言。天子大悲乃能发起一切菩萨胜行。菩萨缘诸众生为境界住。是故菩萨常起爱念一切众生。而于己身无所顾惜。纯一为他长养利益。于长时中难作能作。发生诸行。

  如信力法门经云。彼诸菩萨悲心坚固。为救度一切众生。时而无少分苦想。若得度已亦无所度之想。不舍一切难行苦行。如是不久诸行圆满。成本所愿证一切智。得一切佛法。如是皆由悲为根本。所有佛世尊现证一切智。大悲普摄。广为世间作最胜利益。安住无住涅槃。如是佛所行。悉以大悲而为其因。诸佛因中设有苦恼。尔时乃缘众生作意。转复多作增长不退。如佛于诸经中说。一切众生于诸趣中有种种苦。如其所应极大苦恼。菩萨常为众生悲愍观察。所谓地狱趣中有种种苦。业火烧然长时无间苦恼无尽。如世盗贼种种治罚。系缚捶打铁叉驱逐。断截身分受诸苦恼。此苦亦然。饿鬼趣中有其种种极饥渴苦。身体干枯。为伺求食故互相残害。虽常伺求纵经百岁。终不能得少分残弃及不净等。又有饿鬼自力劣薄依他胜者。虽复依止而无所得。设有所得。转为强力诸鬼。欺陵逼夺埵打治罚。受如是等无量苦恼。受是苦者。是昔人中富乐自在等类。由起诸恶故堕是趣中。畜生趣中受无数苦。起恚害心互相食啖。或有穿通其鼻或破裂其身。或打缚等极不自在。遍身楚痛。实无少分可爱乐处。如人负重尝无懈倦。虽复长时不念疲乏。又诸畜生于广野中一心肆逸。此彼奔驰曾无暂住。互相残害互起怖畏。于此趣中复有是苦。如是地狱饿鬼畜生诸趣。由起种种烦恼恶业。为其因故。彼彼趣中受诸苦恼。如人堕于崖险之处。苦恼亦然。彼人趣中有种种苦。如余处说。复次欲界诸天。欲火烧然心意散乱。欲令自心于刹那间定聚一处。竟不能得。当知欲乐坏时苦即现前。如贫苦者云何有乐。此欲天中常所堕灭。怖畏忧恼及破坏等亦非其乐。所有色界诸天。谓由诸行常所迁转。彼天报尽。或复堕于地狱等趣。如是等诸趣类中。烦恼业等常所缠缚不得自在。由是生诸苦恼。是故当知苦火炽盛。烧然世间而不休息。菩萨见是苦已即起悲心。普观一切众生。又复菩萨见诸众生受种种苦时。无怨无亲起悲愍心。平等观察而为救度。又一切众生无始已来轮回流转。菩萨未尝于一众生不起亲友之想。起是平等心故。即以是行。于十方一切众生普遍观察。若见一众生有苦恼者。菩萨爱之如子。即当代受不令众生受是苦恼。以是悲心转故。能令一切众生苦恼息灭。乃得成就大悲胜行。

  如无尽意经云。此悲观行。世尊于阿毗达磨经最初演说。为欲救度一切有情故。起悲愿等力。趣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为度众生我即不发是菩提心。

  如十地经云。一切众生中。诸无救护者无归趣者。无依止者无知见者。菩萨见已即生悲念。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不为他开导教示。菩萨即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当知诸菩萨。勇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谓即悲心坚固。

  如如来智印三摩地胜上经云。菩提心所行能坏轮回苦。

  如弥勒解脱经云。善男子譬如有人不取大金刚宝。别得一切金庄严具。而亦不舍大金刚宝。于贫穷者而能普济。善男子。菩萨亦复如是。不取一切智心大金刚宝。别得一切声闻缘觉功德金庄严具。而亦不舍彼菩萨行。所有一切轮回贫穷者而能普济。菩萨能于一切种一切学。平等而修。是为无量胜行。是故从菩提心出生方便。成就大菩提果。

  如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云。佛言大王。若汝所作多种事业。于一切种一切处。应共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而学。是故大王汝应如是于正等觉。起欲信求愿趣向等心。若住若行若卧若立。若饮若食若诸所作。决定常时思念作意。观想一切佛菩萨缘觉声闻。诸愚夫异生及己身等。所有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善根合集一处。发胜上心自当随喜已。普于一切佛菩萨缘觉声闻众中。供养承事所有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之。普愿众生乃至得一切智。一切佛法皆悉圆满若日日三时。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汝所作事皆得清净。菩提行等亦悉成就。复次大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生善根果报无数。若生人中或生天上。于一切处常得最胜。而汝大王亦如是作。斯为广大。又复大王大菩提心最上最胜。若复所行真实。即能成就大菩提果。

  如无畏抚问经云。发菩提心所生诸福如虚空界。广大胜上无有穷尽。正使有人以殑伽沙数佛刹。满中珍宝供养世尊。若有人能合掌至诚。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而此福德胜前福德不可较计。

  如华严经云。善男子从菩提心生一切佛法。广大胜上庄严。菩提心有其一种。一者愿心二者分位心。又彼经云。善男子一切众生极难得者。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广起行愿。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前安住。普尽世间能作利益。善男子我得成佛。谓由发起求菩提心乘本愿心。后以所行诸行。从先所起彼一切行。而悉普摄成分位心。是故行愿等力若悉成立。即得善知识现前摄受。舍去一切不实境相。如妙吉祥菩萨于上衣王所发菩提心。菩萨如是发菩提心已。自行布施等诸波罗蜜多相应胜行。若人自不能调伏。何能调伏他人。是故当知菩萨若不自修诸行。而何能得大菩提果。

  又如象头经云。诸菩萨所行真实故得菩提。非诸所行不真实故。

  如三摩地王经云。童子如我所行得真实故。而汝童子应如是学。何以故童子。若所行真实。即不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菩萨诸所行行。若以十波罗蜜多四无量四摄法等。广分别者。如无尽意经宝云等经说。又学有二种。谓世间出世间。云何世间学。谓技能功巧等。云何出世间学。谓禅定等。余复云何。谓利益众生所作一切事业。此中应知诸菩萨所行。要略而言谓慧及方便。而此二法无令减少。

  如维摩诘经云。菩萨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又如象头经云。诸菩萨总略而言有二种道。于是二道若具足者。诸菩萨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所谓慧及方便。若离般若波罗蜜多行。诸波罗蜜多四摄法等。云何能严净佛土大富自在。成熟有情作诸化事。普摄诸法善巧方便。是故此慧与彼方便。为无颠倒性。有分别因。由此因故起正方便。如所说诸法。起无颠倒思惟分别。而能毕竟利乐自他。能令烦恼不起。犹如诸毒为咒所害。又此经云。智慧摄方便。此是有分别智。

  又如信力法门经云。云何为善巧方便。谓摄一切法。云何为慧。谓于一切法无破坏善。

  如是慧及方便二种。遍入诸地一切时常行。不得于中令其减少。所有十地诸菩萨。行十波罗蜜多乃至广行诸行。如十地经广说。所有八地菩萨。从佛威仪起住止息行故。彼经云。复次佛子菩萨摩诃萨。应当依先所起大愿加持善根力住。诸佛世尊亦从是法门。流出大智圆满诸所作。此即是为最上忍门。一切佛法由此而集。又善男子不应如是起止息行。如我所得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神通等一切佛法。而汝未具当发精进。起诸愿求相应而行。是故汝于如是忍门。不应舍离。善男子汝岂不观察诸愚夫异生等。积集种种烦恼。起种种寻求相续不断。云何欲起止息之行。又善男子。当知诸法法性而自常住。以法性常住故。如来即无生。谓诸声闻缘觉。不了一切法无分别无生故。如来以善方便出现世间。又善男子。汝见我身无量智无量。佛刹无量圆光无量。智现前门无量清净无量如是等诸广大法。是故汝乘本愿行。应常思念利益众生。即得如是不思议智门。

  如十地经所说行相。与维摩诘经相违故。彼经云妙吉祥若人于如来所说法起轻谤者。是人虽出谤言。如我所说亦得清净。此中理事亦不相违。

  如象头经云。佛言慈氏诸菩萨为菩提故。积集六波罗蜜多。或有痴人作如是言。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学。云何复学余波罗蜜多。或有闻已于方便等诸波罗蜜多起舍离意。慈氏于汝意云何。如迦尸王取自身肉而救于鸽。是王岂愚痴耶。慈氏白言不也世尊。佛言慈氏我修菩萨行时。广修六波罗蜜多相应善根。应无利益耶。慈氏白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慈氏。如汝于六十劫中积集。布施等诸波罗蜜多。乃至六十劫中积集。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彼中广说行。相应知。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一
大正藏第 32 册 No. 1664 广释菩提心论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二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 诏译

  复次此中如毗卢遮那成佛经说。所有一切智智。悲心为根本。从悲发生大菩提心。然后起诸方便。是故诸菩萨于一切时。常行此二种。所有施等方便现身现土。眷属色相广大果报。二种摄故悉得成就。如佛世尊不住涅槃。为令一切起于正慧。普能断除诸颠倒故。又复不住生死。为由生死起颠倒故。是故世尊成就无住涅槃。又复当知慧及方便自相所行。应当远离共相毁谤二边。离二边故中间所行即得无碍。所言共相毁谤边者。谓慧离共相边。方便离毁谤边。此中如是。如圣法集经言。若诸相好色身具足。即能令观者起胜意乐。若于三昧中观法身者。即不能令起胜意乐。复有说言。慧及方便生诸如来。能令他起清净信解。如是应知。又复有言。如世间法应当了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离取相故。彼诸颠倒取着心断。由彼断已此说。是为真胜意乐。不应于彼所作事中。而起决定实依止心。亦如有说。一切法中亦不可取亦不可舍。彼取舍法不可得故。

  或有说言。施等诸行感生死果。此中云何谓离于慧而行施等。得少分善以为喜足起勇悍心。复作增上胜善根想。

  如维摩诘经说。所有一切法。应与慧及方便二种俱行。施等诸行若为慧所摄。即得名波罗蜜多。名异此即非施等清净。

  此中当知。若住三摩地能生起诸慧。加行专注总彼所作。谓由先起闻所成慧。以本宗义而正摄持。然后思所成慧乃得生起。于是思慧中观察如实义。彼所观察决定真实。无别邪妄不实颠倒。如是观故疑惑止息。正智出生如理正修。如佛树诸外道说无我法。是中应当思惟观察。必有正因得涅槃果。异此皆是外道常因分别。非为寂静。是故杂阿含等说。思所成慧中如理伺察已。应观诸物有实自相。而彼自相胜义谛中即无有生。如是阿含中所说决定相应。

  如圣法集经说。无生真实不实谓别异法。如是等皆随顺胜义谛无生。此说真实。又胜义无生即非无生。彼一切所行皆过去性。此中又言。善男子生灭二法毕竟皆是世间取着。是故佛大悲者。为欲警悟世间舍诸所行。说生灭等毕竟无有少法可生。

  又圣法集经说。云何生云何灭。答无生名生无灭名灭。此中又言。阿字门谓一切法离生灭。是即一切法无自性门。自性空所成。

  圣二谛经说。若无生平等。即得一切法平等。

  般若波罗蜜多经说。须菩提色色自性空。乃至识识自性空。自相空所成。象腋经说。一切性不可得生。于无生性中。愚者执有其生。

  父子合集经说。彼一切法皆悉平等。三世亦平等。过去一切法自性离。乃至现在一切法亦自性离。如是总说。彼阿含中相应坚固之义应当伺察。异此有因即不能成。此中如理决定伺察已。要略说者。谓诸生性或说有因或说无因。如实当知。非彼有因非彼无因。是义云何。若舍因性。此差别性或有实显示。非彼无因。若法生时乃一切性遍一切处。云何非有。彼无性时或无差别。于生时中亦非有得。非彼有因。如是总说。彼非无因而得和合。亦非有因而得和合。如是所说若计有我即是外道常因起执。彼无性得生。能起诸行而为显示。坏诸因性何能生起诸行。不如理舍故。又非外道所执我等自有力能。于他别法得不舍性。既执常性不能于他作义利事。若无义利背相应法。此中如是当知。所执我等一切力能。毕竟皆空如石女儿。彼无自性于所作事中。不能成就彼等。设有所作无实力能。若非所作又非和合。又如一切事随有作。生已后时决定。若有力能即彼力能。自性随转乃如前说。所起作事而得和合。或不随转亦如前说。彼无自性无常因性定不和合。是故诸无常中无有少法可得。

  此中意者如世尊言。复次大慧。不实共相者。所谓虚空灭涅槃无作者。无性无取者共相。是故无常等。生此不和合而亦非无常。如过去未来二事性中。亦非有生而得和合。彼无和合因性随转。若同时生有所相应。亦非同时因所作自性事得决定。彼同时观亦无所成性。或异时观亦非异时。若于时中缘中观者。彼亦不生不实。过去若生有所和合。而亦非缘亦非有生。彼一切我而亦无缘。又非一刹那中一切刹那随入。劫与刹那分量而不和合。如诸微尘合集抟聚。是中亦无极微量我而得和合。如是一聚一分中。彼刹那蕴聚性不和合。自不得生亦无因分。若于是中取彼分性。即自我所作相违亦无二种。若有二分性即二种过失随着。如是总说。是故一切世俗所生有所得性。于胜义谛中而实无生。此说不与阿含等相违。

  如佛所言。诸有生性皆谓世俗。胜义谛中生无自性。无自性中若起疑惑。彼即实起世俗之意。所说如理。是佛世尊真胜意乐。如世稻秆等。自性他性于二种中说无因生。是义当止。此中宜应如理伺察。若色无色彼之二性如瓶器等。彼极微量不坏色性。于前分位而非一性。前分位中若有所坏彼即不成。又非极微聚中有一性多性。彼一多性离云何有自性。若无自性此即胜义。如梦中所得色相色性。其义应知此即佛所说。

  如楞伽经说。复次大慧。譬一大象破如微尘。于是微尘相中。如理伺察彼之色性实无自性。又如色蕴中青等诸色。彼有对碍而无自性。如是毕竟识外非色。是义应知。

  如世尊言。外无诸色自心所现。彼外青等种种色相实无对碍。而取舍相亦无对碍。非一性相应。亦非多性相应。一多相违云何非一性。以一聚色性故。非一生非多性者。其义应知。此中伺察诸有色相。自体不实故无对碍。彼识亦不实。何以故识自相离。非说彼色离识而有。又复识之自相种种不实。由如是故说识不实。是故佛说识如幻士。如是总说若一性若多性是性皆空。胜义谛中一切性不实此义决定。

  又如楞伽经说。譬如镜中所见之像。非一性非异性。如是观时是性非有。何以故一异性离故。一异性不着故。或有说言。智者观自性实不可得。此中不可显说无自性故。如是等诸有所说如理伺察。是为思所成慧决定如实。是义成就由此修所成慧当得生起。若无闻等修慧不成。

  如宝云经说。诸正行者有智光明。出生中间彼正不坏。由智出生诸所修作出生成就。譬如地中不净遍满。诸有所生云何能生。诸修亦然。明了智果真实性中如理出理。

  如三摩地王经说。若有人起多种寻求。而所起心有著有依止。是故若欲证彼真实修慧者。应当最初修奢摩他相应胜法。令心安住犹如止水。若心有动非奢摩他。不能摄持而住。如佛所说。住等引心能如实知。若散心位非此相应。是故修奢摩他时。诸所得诸所欲。当住平等舍。体中苦等而悉除遣。安住净戒发起精进速得成就。此中如是。

  如和合解脱经说。先修施等胜上之行。次复修持净戒。然后住于奢摩他行。若欲住是奢摩他者。随诸分位。于诸佛菩萨等先当归命忏悔随喜。次应起大悲心普尽世间生救度想。于安隐座中加趺而坐。直身端住现前正念。引发三摩地。现前相应。从初专注如应观察。乃至多种所缘等事。普尽收摄系心静住。复次总略。色无色二种中。应当舍离散乱过失。总彼相应所缘起胜作意。乃至蕴处界一切事等。悉不分别即得清净。所有广说诸所缘行相。如和合解脱经第十八相应分。

  所有世尊摄有情事。色等分别及一切事分别。略中广行相。如阿毗达磨等说。

  此中意者于彼等事。观已离过而悉收摄。令心相续胜进增修。若或心生贪等。尔时应作不净等观。得止息已。又复过前起胜进心。此不净等观思有行相。恐繁且止。若或彼心不能胜进起胜意乐。亦是散乱过失。尔时应观三摩地所有功德起胜意乐。即能止息非胜意乐。若时昏沉睡眠生起。应观佛等功德胜喜悦事。彼能止息。复次如是于所缘中。如应坚固摄持不散。即得相应。又复若时前心爱乐喜悦。随生后心高举。尔时应作无常等观。如是总说。于所缘中应使心无动作。专注静住离高下法。平等所行心得清净。彼发悟散乱等因而悉弃舍。若有真实发悟所作彼心散乱。于所缘中若无动作。如是乃得所欲所行胜定相应。尔时当知奢摩他成。如是等当知一切奢摩他共相。谓心一境性中自性。彼奢摩他所缘决定如是。此等奢摩他法。佛于般若波罗蜜多等经。

  复次当知。修奢摩他有九种法。一除。二正除。三分位除。四近除。五调伏。六止。七近止。八一向所作。九知止。此等九种行相云何。谓遍此九法是即名除。于所缘中系心是为遍除。于所缘中相续而转是分位除。散乱现前而悉摧伏是为近除。散乱离已又复胜前。遍除所缘是为调伏。若爱起时伏故名止。若散乱过失现前不起。胜意乐而能止故是为近止。若昏沉睡眠等起时。速当遣离是为一向所作。于所缘中得无动作已。然后专注得相应止。得彼止已心住于舍。是为知止。如是等义。如圣慈氏菩萨所说。

  又复当知诸修一切三摩地时。有六种过失。一懈怠。二所缘忘失。三沉下。四高举。五无发悟。六发悟。此六过失生时。当起八种断行对治。何等为八。一信。二欲。三勤。四轻安。五念。六正知。七思。八舍。此等对治行相云何。谓信等四法对治懈怠。此中意者。以三摩地功德中。要具增上正信顺相。彼相应者起胜希望。于希望时发精进行。所起精进身心勇悍后得轻安。是故对治。念对治所缘忘失。是义应知。正知对治沉下高举。谓以正知起正观察。能令高下二法止息。是故对治。思对治无发悟。是义应知。舍对治发悟。由前高下得止息已。心住正直即无发悟。是故对治。如是八断行。对治六种过失已。所有最上三摩地事业即得成就神足功德由此而生。

  如诸经说。若具八断行。即能发起四种神足。所有心一境性。胜上事业得正相应。乃能证入禅定解脱法门。圆满一切最胜功德。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二
大正藏第 32 册 No. 1664 广释菩提心论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三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此中次第应修彼诸禅定。谓若得离欲爱所有喜乐。内心清净住正相应。有寻有伺是初禅定。又复此中无寻唯伺。名中间禅。初禅地爱若得离已。所有喜乐内心清净住正相应。是二禅定。二禅地爱若得离已。乐舍正知住正相应。是三禅定。三禅地爱若得离已。舍念相应。是四禅定。所有无色定等行相应知。是中诸所缘相如应分别。于所缘中令心坚固。如理所作以慧观察。智光明生破无明种。毕竟得断即正相应。异此皆是外道所修。非正三摩地。不能断烦恼。

  如诸经说。所有正修三摩地时。若我想生。是即还复发起烦恼。尔时住心当如止水。入三摩地相应观行。

  如楞伽经说。总略而言。正慧观行唯心静住外无分别。若住真如所缘是心应过。心若过已彼无对碍而亦应过。无对碍中若相应住是大乘观。彼无发悟最胜寂静。即胜无我智无对碍观。

  此中意者。如实观察心外必无色法分别。是即最上相应胜行。若尔识之与色云何有异。或不异者识亦应有对碍义耶不然如梦分位所见不实。是故识外如实伺察。极微量色取不可得。以不可得故如是成唯识。无复一切外义可有。唯心静住外无分别。于伺察中以离色法故有所得相。而为得者毕竟无所得。是故于诸色法应观无色。彼若唯心无实能取亦无所取。是二取性实不可得。离取舍故即心无二。如是伺察亦无二相。于真如所缘中是心亦过。彼所取相亦复过已。二无对碍。于是无二智中住如实义。所言唯心过已二无对碍。是智于中而亦应离。是故自性他性中诸有生性而不可得。如应伺察诸众生性亦不和合。若取若舍二不实性悉应远离。当知一切物性诸有取着。于无二智中皆应舍离。于无对碍无二智中若如是住。即于一切法如实觉了无有自性。彼即能入最上实性。入无分别三摩地门。又若于是无对碍无二智中相应住者。是即最上实性中住。是大乘见。如是亦见最上实性。以见最上实性故。即于一切法慧眼观空。智光明中皆如实见。

  如诸经说。云何见胜义谛。谓一切法无见。此中如是。所言无见者。是胜意乐真实无见。非如世间诸生盲者及瞑目人。缘阙故或不作意故而皆不见。彼等有性颠倒种子悉不能断。此即不然。又如入无想定。后或出时还复生起有性取着。贪等根本诸烦恼聚而不解脱。所言有性取着贪等根本烦恼行相。如圣二谛等经说。若复有言入无分别总持法门。无分别法中离色等相。以决定慧于无色中。观无所得亦无作意。是胜义乐。非如无想定等。于诸色等取着法中作意而离。是故当知如前所说。诸色等中作意离相。若无正慧即不能断疑惑种子。譬如世间火若存时诸物烧然。云何能离思之一法。若不调止◎所有邪。

  由此当知。所有奢摩他诸所缘中。心住坚固如理所作。以慧伺察智光明生。明现暗除智生障灭。如人二目随量无差。于诸分位照明无异。智光明出亦复如是。非光明中有冥暗性。明暗二法互相违故。当知三摩地中离冥暗性亦复如是。若不尔者。云何能住心一境相。是故若于三摩呬多中如实了知。即能一向随顺正慧。此中所说悉不相违。

  复次三摩呬多中。应以慧观都无色相。于一切法悉无所得。彼诸相应分位相中。无所进趣无所发悟。若自若他悉见无性。有性分别戏论相等一切息灭。如是即于正慧所观无相性中而得相应。有心分别悉不能立。即彼无性亦不可得。若于是中或谓有性而可见者。是见应止。如是止已。若于无性分别转者。此亦不然。设使有性三时相应。以慧眼观无相无得。又何止邪。如实义者。有性无性不应分别。一性异性亦不可分别。是中若离性与无性二分别者。悉能照达诸分别空。即彼能照及所照性亦无所有。如是乃得最上最胜无分别相应。此中若住如是相应。即一切分别悉能断灭。所有烦恼障智障而亦能断。于彼烦恼障不生不灭性中。而性等颠倒根本悉除。

  如圣二谛等经说。如是相应行中。一切性等分别断已。普尽性等颠倒无明自性烦恼障根本即断。彼根本断已诸烦恼障而悉能断。

  又如圣二谛经中。问妙吉祥菩萨言。云何能得烦恼调伏。云何而能了知烦恼。妙吉祥言。胜义谛中毕竟不生。彼一切法无生性中。世俗皆是不实颠倒。应当止息一切性等所起颠倒思惟分别。若彼思惟分别不止息者即有我共相。既有我共相即起立诸见。若见起立即烦恼转。天子若能了知胜义谛中一切法毕竟无生。即胜义谛具十种无颠倒。若胜义谛中无颠倒即无分别。若无分别得灭相应。若灭相应彼我共相即不能得。若我共相既不能得。而彼诸见不能起立。乃至胜义谛中涅槃之见亦复不起。由如是故即于无生行中一切烦恼毕竟调伏。天子当知。诸烦恼于胜义谛无碍智中。毕竟空毕竟无相毕竟无性。如是知者是为了知烦恼。天子譬如毒蛇为咒所害。彼烦恼种亦复如是。天子又问云何为烦恼种。妙吉祥言天子彼胜义谛毕竟无生性中若于一切法起分别时。此即是为诸烦恼种。由是起诸性等颠倒。于颠倒中不能照达。是故若于所断法中一切颠倒悉能断者。所有智障能正决定而悉除遣。智障断已无相续性。譬如日光出时离诸云翳。于一切处照明无碍。而彼智光清净照明。若色若心一切自性亦复如是。诸物实性决定常住。于无相续性中。真实了如一切物性如实义者。此中物性。云何能以言词宣说。是故于彼胜义世俗谛中。如如所说如实了知一切色相及诸物性已。即得一切智。如是所说断障等义。是证一切智最上胜道。非彼声闻等道。彼诸颠倒不能尽除。亦复不能正断二障。

  如楞伽经说。大慧。彼声闻人起别异因有所住着。彼见法已取为涅槃自谓得佛。而不能见法无我理。大慧。此非解脱。如是声闻人自智所证未真出离。谓得出离。异见转故而彼所作非此相应。彼所行道非真解脱。世尊但说一乘之法。不说声闻等道。彼声闻人但于蕴中观察无我。而彼所得谓人无我。此中不然。应观三界一切唯识。若说识外有义得无我者。如是即于无二智无我中。而不得入。以他性得入故。若他性得入者。彼即非入唯识性故。

  又如此经圣出世品中说。复次佛子当知。三界唯心所现是心。亦无中边可得。若言有边即有所生。若言有中即有所住。一切皆是分别相故。若心无中边。是故能入彼无二智。如是入者是真实入。

  此中有问。若如是者诸相应分位当云何生。答由彼清净胜愿力故。菩萨发起大悲。普为众生作利益事。从彼愿力。出生胜上诸布施等明白善行。彼即真实清净所生。又复菩萨大悲。若一切众生未能尽入诸法无性清净智中。菩萨乃至随入轮回。亦复不染轮回过失。而岂住于彼无发悟寂静法中。如经颂云。

 无对碍中见  最胜无我智

  是故若于无二相中说无二语。是为最胜。即胜义谛中真胜意乐。于无二无对碍智中。毕竟无我无有自性。即得所见相应。彼所有见无别异见。一切无分别及无发悟。一切寂静。又问若尔云何能起诸相应行。答不然若或有见彼实。不能随顺胜义。何以故。是中无有主宰自在相应相故。而何有见。但以世俗法中随顺色等境界相故。若智生起。识亦随顺世间所行。是故应知此彼智者。智中冥会说有所见。且非实有主宰等相。若无二无对碍智生起时如实开晓。乃能于是智中得如实见。非谓一切法于胜义谛中无有自性。而世俗谛决定相应。若异此说。是诸异生狭劣之智。

  如圣二谛经说。胜义谛中毕竟无性。世俗道中随亦应观。若异此者。彼愚夫异生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等诸分位。当云何立。谓世俗无因故。世俗无生故。今此不然。世俗道中随应观故。于胜义谛实无所生。胜义谛中若有所得如兔角等。诸世俗法如幻如影及如响等。由如是故。世俗缘生与胜义谛。是中物性非不和合。彼审思察无改转性。此中如是。当知世间一切如幻。诸烦恼业即是幻因。诸众生生即是幻转。所有相应福智诸行亦是幻因。如是相应智即于幻中转。

  如般若波罗蜜多经说。须菩提所有声闻如化缘觉如化。菩萨如化如来如化。烦恼如化业如化。须菩提以是缘故。一切法如化。此如是等差别诸行及异生等。皆如幻相。于彼幻中如所了知。皆是不实取着。若能如是知。是即相应者。若执实取着即愚夫异生。如是所说实不相违。

  如圣法集经颂云。

 如幻所作事  从化起解脱
 此如前了知  非化中有着
 说三有如化  佛菩萨悉知
 知已被胜铠  作世间利益

  如是等诸所行中。应观实性。如前所说奢摩他中。若沉下高举心等起时。应观一切法皆无自性。尔时应离高下作意智得成就。彼奢摩他毗钵舍那相应行者所行之道。即得具足。乃至能起信解力等。住解行地。观后欲起时还复思惟。胜义谛中无有自性。彼世俗谛亦如是住。

  如宝云经说。菩萨云何得无我理。善男子。菩萨应以正智观察色受想行识。彼观察时是色生不可得。集不可得。灭不可得。如是受想行识若生若集若灭皆不可得。彼胜义谛中了知无生行已。起慧观察。不复所行而有取着。由是愚无智者。于如是等无自性中。执为有性。颠倒取着。是故生死循环无尽。现受众苦无有休息。菩萨大悲如是常起。无间思念现前为作。悲愍利益发胜愿行。如我所行随得一切智已。于是法性如实觉了。然后于一切佛菩萨等供养称赞。成所作已。从空悲藏。发生一切施等福行。

  如圣法集经说。若诸菩萨如实显示者。谓于一切众生中以大悲转。我此三摩地乐。一切法中如实显示。一切众生为作所成。由是大悲所开发时。即得增上戒定慧等。诸学圆满。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中应知。慧及方便是诸菩萨所行相应胜道。不断世俗谛。显示胜义谛。若不断世俗即能以大悲而为先导。善为众生作利益事。远离颠倒。彼即名为善能建立出世间慧。由此乃为顺行方便。于诸方便所行时中。了如幻相亦不颠倒。以出世智。如如善修最胜方便。能于真实句义之中。发勇悍意出生胜慧。菩萨得是慧方便已。乃住相应所行胜道。

  如无尽意经说。禅定无尽而能出生慧及方便。其所出生应知即是相应行者。所行胜道。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三

  ◎妄分别刺等。何能拔除。复次此中云何能离疑惑种子。谓于相应定中。以慧眼观彼种子空。如先所说。于色等中若以其所得相而为得者。毕竟无得。如人迷绳谓蛇。智了无异。色中离疑其义亦然。以慧眼观诸境不实邪妄计执。如人处于暗室复还掩闭。总一暗冥都无所见。又如瓶等器中盛满诸物。以盖覆故亦无所见。此中意者。是暗室等虽无所见。然色等有性疑惑取着亦不能离。以不离故彼虽无见不断过失。如是等人诸取着心毕竟云何而能除断。是故应以三摩地。手执极微妙快利慧刀。断彼思色等。邪妄分别种子。如是真实断故。譬如拔树连根悉除。地既无根不复生长。邪思种子既得断已。一切过失悉不复生。此中如是。断障等义是奢摩他毗钵舍那相应法门。即修行者所行之道。如世尊言。此相应门是无分别正智因性。故经颂云。

 先安住戒次得定  得彼定已慧当修
 清净圆明智慧成  智净先由戒具足
大正藏第 32 册 No. 1664 广释菩提心论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四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此中如宝云经说。菩萨云何得大乘法。谓若菩萨善学一切法。彼虽有学而于学时。及所学法悉不可得。虽于学中决定无所得。亦不于彼因缘法中而起断见。

  如圣法集经说。云何是诸菩萨所行。谓若菩萨于身语意诸所行中。长时不舍一切众生。内心发起大悲增上。为欲利乐诸众生故。应作是念。若我现行及已行行。悉与一切众生。施作广大利益安乐。菩萨虽观诸蕴如幻。亦不于中而生厌舍。一切所行悉无障碍。处如空聚。亦不于中而生厌舍。一切所行悉无障碍。界如蛇毒。亦不于中而生厌舍。一切所行悉无障碍。又复虽观色如聚沫。亦不舍离如来色身相好。受如浮泡。亦不于诸如来禅定三摩地三摩钵底出生妙乐中不起方便。想如阳焰。亦不于诸如来智中不起胜想。行如芭蕉。亦不于一切佛法行中而无所行。识如幻士。亦不于如来三业智为先导中而无所行。如是一切所行。悉无障碍。

  复次诸经皆说。应知慧及方便。是诸菩萨正所行行。是故诸菩萨于彼无数一切行中。常所发起慧及方便。观想修作长时无间。如是即得十二分位。是诸地位得安立已。彼彼位中胜上功德皆悉具足。所言十二分位者。谓信解行地乃至佛地。此等地中但除佛地。自余皆是异生及菩萨摄。此中信解行地者。未能证得二无我理。一向发起坚固信解。魔不能动。彼信解力亦未能观唯识实性。但于坚固信解法中。立解行地。又诸地中。随应各具无数三摩地总持解脱神通等诸功德。

  如宝云经说。安立四种顺决择分。而彼四位。有软中上智光明出。此四皆观诸法无我。是中若有软品智光明生。是为暖位。彼所证定名为明得。若有中品智光明生。是为顶位。彼所证定名为明增。若有最上外无对碍智光明生。于心分位离能取相。是名忍位。彼所证定名一分入。若于能取所取相中悉无所得。以无二智。决定印彼二取相空。是为世第一位。彼所证定名为无间。从此无间入唯识性。此中总略。如是等说。皆是信解行地所摄。

  复次十地即十分位。彼初地者。从前世第一法无间初心得入见道。既获圣性生大欢喜。是故说此名欢喜地。此能分证二无我理。得法无性真实智生。一切分别戏论悉离。此中能断一百一十二见所断惑。余修所断三界总有一十六惑如应而断。此位菩萨得平等智。自利利他。于施波罗蜜多而得圆满。安住三摩地。乃至未能远离微细毁犯垢染。若能分得进居二地。

  彼二地者。能离一切犯戒垢染。是故说此名离垢地。此位菩萨能正远离微细犯戒垢染。于戒波罗蜜多而得圆满。乃至未能成就胜三摩地三摩钵底及闻总持。若能分得进居三地。彼三地者。能发无量胜智光明。是故说此名发光地。此位菩萨普尽获得胜三摩地及闻总持。堪忍诸苦。于忍波罗蜜多而得圆满已。于一切三摩钵底爱心中舍。乃至未能广修菩提分法。若能分得进居四地。

  彼四地者。菩提分法慧焰。能烧诸烦恼薪。是故说此名焰慧地。此位菩萨已离缺减语意分别。善修无缺减菩提分法。于精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乃至未能作四谛观。若能分得进居五地。

  彼五地者。于生死涅槃。以善方便观察平等。极难中胜是胜修习。是故说此名难胜地。此位菩萨于四圣谛中。能善观察多所修作。于定波罗蜜多而得圆满。从顺决择分出至此地中。始得无相之行。乃至未能作缘生观。若能分得进居六地。

  彼六地者胜慧具已。而能随转一切佛法胜现前门。是故说此名现前地。此位菩萨能善观察缘生之法。于慧波罗蜜多而得圆满。获无相行。乃至未能圆满是行。若能分得进居七地。彼七地者。于无功用方便道中。虽未能具。以涉远故。是故说此名远行地。此位菩萨观一切相皆如化事。真实了知相用所行悉无违碍。彼能成就无相之行。于方便波罗蜜多而得圆满。乃至未具无功用行。若能分得进居八地。

  彼八地者。诸相用等悉不能动。是故说此名不动地。此位菩萨善得无相功用行。于愿波罗蜜多而得圆满。乃至未能分别一切相说法自在。若能分得进居九地。

  彼九地者。具最胜慧善说诸法。是故说此名善慧地。此位菩萨得彼最胜四无碍解慧力相应。于力波罗蜜多而得圆满。乃至未能于佛刹会中随应化现说法利生自在圆满。若能分得进居十地。

  彼十地者。能于无边一切世界。布大法云洒甘露雨。是故说此名法云地。此位菩萨胜智相应说法利生。作诸化事悉得自在。乃至未能于一切所知一切相中获无碍智。若能分得进居佛地。

  如上诸地所有建立行相。如和合解脱经说。又此诸地所有广说。蕴等清净及分位相。余处有文恐繁且止。

  复次佛地即一分位。此佛地者。一切胜相皆悉具足。一切功德皆悉圆满。已能普尽一切边际。过此无别胜上分位。而佛地中所有功德。正使诸佛以妙言词。而亦不能称扬一分。是故当知。诸佛功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唯佛世尊自然智观自证知故。如华严经中所说功德。亦即一分未能穷尽故。况复我今造此论者。敢以言词具赞说耶。又佛地中所有功德。总摄一切殊胜之义。如楞伽经说。

  复次颂曰。

 应当了知三身者  普摄诸佛一切身
 最上胜义法所依  是故开显三身相
 自性身及正报身  化身等三最胜上
 分别诸佛所有身  初身与二为依止
 已修难行希有行  百种炼磨安忍心
 所有一切众善门  普能积集无遗弃
 无量劫来久修习  大乘最上妙法门
 一切障碍悉蠲除  尽灭无余得清净
 因中所有微细障  果中智力悉拔除
 譬如妙宝始开函  放净光明照一切
 随顺世间现有生  历苦勤求菩提果
 说法化利百千门  遍一切处善施作
 如来高显复不动  安住世间大圣尊
 如彼须弥众山王  观仰巍巍最高胜
 大以悲心为根本  三摩地门善出生
 遍三有中现其身  一切无不示生处
 如净日轮放一光  普遍世间悉照耀
 诸佛圣智妙光明  能知诸法亦如是
 诸声闻人所证果  出离世间为最胜
 而彼声闻所得中  又复不如缘觉地
 缘觉若比菩萨地  于诸分中不及一
 菩萨较计佛如来  倍多分中不及一
 如来所证菩提果  无量功德不思议
 如其时处所应行  随顺方便而善转
 果中所证最胜上  五根清净妙用成
 十二位中功德门  彼一切义皆能转
 果中所证最胜上  一切意道皆清净
 如其所证悉应知  一切无垢无分别
 果中所证最胜上  摄诸义利皆清净
 佛刹清净如所应  一切自在而出现
 果中所证最胜上  一切分别悉清净
 所作不坏常时中  善修一切智事业
 果中所证最胜上  一切清净善安住
 已得无住大涅槃  圆满诸佛清净句
 果中所证最胜上  一切染法已清净
 不杂烦恼本无瑕  常入诸佛妙乐行
 果中所证最胜上  想如虚空悉清净
 积集广大胜义门  离诸色相而观察
 如来化相极广大  此无量行皆清净
 成所作智妙难思  诸佛无垢胜依止

  此中当知。清净法界即一切法真如。为一切法无颠倒自性正因。而能出生诸佛及诸佛智。离诸障染。建立三摩地总持法门。及余无量福智诸行。成就一切众生利乐等事。乃至成熟一切正法闻知种子。如是等相皆得成就。所言诸佛智者。谓即四智。初大圆镜智。是智远离我我所相。及离能取所取分别。不杂一切烦恼垢染。于一切所缘所行所知相中。不忘不愚。智影相生现种依持。彼一切智所依清净。是即真如所缘无分别智。二平等性智。得胜上所缘。是智能观自他平等。已能安处无住涅槃。起大慈悲随往一切现身现上以善方便毕竟相应。三妙观察智。普摄一切三摩地三摩钵底总持法门。于一切所知分位。无碍而转及能发生胜功德宝。方便现身善断众疑。如其所应能善说法。四成所作智。能以种种不思议方便。为他成熟一切所作。如应化度一切众生。如是等相是为四智。

  复次颂曰。

 三身分位二二一  二法二报一化身
 诸佛清净法界中  若一若多性不立

  此中意者。清净法身犹如虚空而无形相。从是身中流出一切法。此等皆是妙无比喻最胜白法。清净真理大利乐因。出生佛地最上善乐。而能圆满无尽法海。复能具足清净妙慧。即能成就大菩提心。如上所释菩提心义。于诸经中略集要文。唯佛菩萨能尽知见。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四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2号万石植物园内 中文网址:太平岩寺.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11 闽ICP备19021265号-1
电话:0592-2048015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Copyright 2010-2023 太平岩寺 All Rights Reserved.